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风雨四百年 > 第一章 第十节

  第一章第十节是非成败论诸葛

  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,也就是公元34年10月8号那一天,渭河南岸五丈原的蜀军营帐里,诸葛亮走完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,兑现了他忠于皇叔、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诺言。

  在他身后,基本是一片赞扬、崇拜之声,就连当时的敌人,政治上的对手,战场上浴血拼杀多年的仇敌,都对他五体投地、心悦诚服。曹魏和司马晋朝的皇帝都以高调赞扬和评价孔明先生,不把他当敌人,却一直隆重纪念他。从那时到今天,将近一千八百年里,朝野政要、文人、史家都是众口一词地赞赏他的智慧、才能、廉洁自律。虽然陈寿和一些论者曾经微词于他的军事才能,但都不能准确立论。

  就此而言,他似乎是非常成功的一位历史高人。

  但是,诸葛亮呕心沥血奋斗一生,终了也不曾达成理想、统一全国,这恐怕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姜尚、管仲、张良抗肩,似乎又不算成功人士。

  这样一个令人十分纠结的历史存在,我们该如何将它合理解读?——不能强词夺理,不能假想,不能超越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,只能依据尽可能多的文史资料,科学地、实事求是地分析概括。

  (一)能不能以成败论英雄?应该以什么论英雄?

  你要说,‘不论失败者或成功者,都能称英雄’,人们当然就会反问,‘那世界上遍地都是英雄,还分什么英雄不英雄?’你要说,‘能坐龙椅、睡龙床,才是英雄’,那么,岳飞是不是英雄?文天祥是不是英雄?袁崇焕是不是英雄?或者反过来说,溥仪兼康德皇帝是英雄吗?秦二世胡亥是英雄吗?他们可都是坐龙椅睡龙床的主儿。

  如果说,‘军事上有过“以少胜多”就是英雄’。那么,希特勒、东条英机都曾在十几年里以少胜多,能把这些狗杂种拜称英雄?——须知‘英雄’是个褒义词。

  再说,‘什么是成败?’没考上状元,当了榜眼老二。算失败吗?那判卷主考官还有作弊问题呢?皇帝殿试也会有主观错误!奥运冠军比起亚军是成功吗?有时还有兴奋剂问题;球赛还有卖球问题呢。

  如果说诸葛亮不是英雄,《问古今谁是英雄,一个农夫,一个渔翁》怎么解释?《出身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》是什么意思?

  归根结底一句话:“德、才、勤、绩”才是评价人物的普世标准。实行这个标准于班组,那你选出的就是当年班组先进生产者、工作者;实行这个标准于一个国家的史册,那么选中的就是‘英雄’豪杰!

  有人会说:“‘德’字一条,不同历史阶段、不同人群里,是有不同认识的。所以不能作为普遍标准。”————可是,不论古今中外,促进社会进步、发展,造福绝大多数人民,懂得“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”道理,这才叫有德之人,反之,则是缺德,这是永远一样的。一个人,不论其职业如何,如果在他面临死亡时,宁愿整个世界一起毁灭、陪葬,他就是恶魔,永远也不能称为英雄。———谁说‘德’字没有普遍标准?难道不是吗?

  当然,上面说的只是就最高层面而言,至于个人私德,各个社会阶段的公识有所不同,主要表现在婚姻和‘忠孝节义’上。公德与私德是相辅相成的。

  (二)‘德’字放在第一位,这是铁定不变,不可更改的。德行不好的人,后面三条也可做到,越是做到了,罪恶越大,人民和社会越倒霉。

  (三)诸葛亮的言行符合英雄标准。

  (1)诸葛亮的品德之高尚,获得了历朝历代社会共同敬仰,这就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社会是有‘德’字共同标准的,非要篡改这一事实,你就脱离了广大人民这一范畴,你就站到了不仗义的一边。

  诸葛亮处理人事关系上,品德高尚。

  蜀汉政权的干部来自以下几个方面。一是追随刘备涿州起兵的人物:包括张飞、关羽、简雍,还可包括赵云、孙乾、伊籍、廖化、刘封。二是做徐州牧、豫州牧接受的糜竺、糜芳还有他的甘夫人、糜夫人。三是离开曹丞相、转投刘表和赤壁之战后,坐控荆州时,吸收的诸葛亮、庞统、杨仪、杨顒、蒋琬、廖立、刘巴、魏延、黄忠。其中诸葛和庞统、魏延、黄忠、杨仪、杨顒不久就被视同第一集团。四是驱逐刘璋夺得益州后,接受的李严、法正、孟达、费祎、马超、马岱、彭羕(yang4)。诸葛亮做为军师、丞相,对待这些人一视同仁,有功则赏,有罪就罚。大都是教育为主惩罚为副。尤其是对于刘璋的老部下,态度极其慎重。譬如法正,此人有能力,帮助刘备夺取益州有大功,但是胸怀狭隘,“一餐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毁伤己者擅杀多人”。结果弄得群臣议论纷然,一起向孔明告状,要求他出面报告刘备,处理法正。孔明考虑法正能力和功劳,又考虑刘备当时非常信任法正,让其担任许多重要职务,实际上成为一把手的政治秘书,于是讲明道理,感动了法正,缓和了群臣矛盾。后来,刘备不听诸葛亮与多数廷臣阻止,出兵征吴,结果大败而回,蜀汉精锐军力损失三分之二,刘备自己也病危白帝城。当诸葛亮奉召到白帝城接受托孤时,想起一年前病故的法正,遗憾地说。“征吴前,如果法正活着,一定能劝阻、说服陛下的。”因为东征孙吴名义是为关羽、张飞报仇,诸葛亮哥哥诸葛瑾在东吴担任要职,而法正则无此顾忌。

  再如孔明的副手李严,也是刘备托孤大臣之一。其人心高气傲,不服孔明丞相的领导,调他去守东川江城(重庆),李严不但百般拖延,甚至借机讨价,要求划给他江城周围五个郡,组成一个新州,由他全权管理,这就极有形成当年张鲁割据东川的危险。诸葛亮一面好言劝告,一面提拔他的儿子李丰到江城,力求缓和矛盾。但是到了北出祁山,诸葛大军深入魏国前线,李严却供不上军粮,还要撒谎说东吴来犯,后主要丞相赶快退兵。待到蜀军一事无成,撤军回到成都,李严却说粮草充足,不知为何撤军。忍无可忍的诸葛亮只得拿出李严的全部书信,召集几十位大臣,联名弹劾这个害群之马。这么大的罪过,诸葛亮也只是把他削职为民了事,并且提醒他如果能够在家老实闭门思过,将来还有重新启用的可能。此外,立即提升他儿子李丰接替李严北伐后勤工作。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前线,获知消息,李严悔恨交加,意识到孔明之后,再无人肯启用他,不久病死。

  还有廖立,在荆州时,诸葛亮把他和庞统才能相提并论。可见对他多么重视。关羽守荆州时,廖立镇守荆州南大门长沙等三郡。到了关羽北上攻打樊城,吴将吕蒙策反糜竺傅士仁,立刻将关羽致于死地。廖立居然浑然无觉,事后又不积极补救,反而只身逃之夭夭,去到遥远的交趾(越南)避风。后来时过境迁,廖立辗转回到成都,刘备、诸葛亮不咎既往,仍然任命他为巴郡太守、朝廷侍中等职。后主继位,调任廖立长水校尉。老廖先生醋意大发,认为自己该做孔明副手,不能屈居李严之下,忘了李严是刘备托孤大臣。从此,到处议论朝政,把朝臣批判个够。关羽不对,刘备不对,什么举措都不对,搅得朝廷乌烟瘴气。诸葛亮只好把他冷处理——贬为庶民,定居汶山。诸葛亮去世,他也郁闷而亡。

  简雍。官至治中从事、昭德将军。其实他的工作大都跟军队无关。早在皇叔结兵讨黄巾前,就是铁哥们儿。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此事。当年刘备的祖父刘弘做过几年东郡范县令,也就是秩品三百石的小官。不久退隐。刘备父亲刘雄,一点也不雄,早早挂了,所以叫做‘先主早孤’。孤儿寡母何以为生?好在那时涿州附近河流纵横,湖泊多多,芦苇无主,廉价材料,于是母子织席子编草鞋,聊以为生。他是摆地摊出身,结识了推车沿街叫卖的关羽,还有个卖酒卖肉店铺的张飞。这种架势,街头混混可不拿他当皇叔,隔三差五就有人寻衅闹事,每遇此时,关、张出手,简雍出口,立刻摆平。

  至于刘备是不是皇叔,不必细查。中山靖王刘胜自己就有10个儿子,那时候到刘备出生,足足三百多年,该有多少皇叔?谁能数得出来!英雄不问出身低。刘邦什么出身?朱元璋什么出身?

  后来刘备逐渐发达,当了汉中王,每到君臣议事,上首一张席床,下首左右两张席床,关张孔明等人坐下首,简雍可不客气,总是和刘备坐上席。往往他还斜靠或箕踞。什么是‘箕踞’?就是叉开腿,两手在身后拄着。要知道,那时候这姿势很野蛮的。刘备不说,别人也不说。反正简雍作为外交使节,从不辱命,这就够了。

  诸葛亮惩治犯错、犯罪官员还有一个原则,那就是对于强词夺理、百般抵赖,嫁祸于人,不想认错、改错者,从重处理;对于诚恳认错,汲取教训者,从轻处理。这对后世司法思想具有极大榜样意义。另外就是犯死罪官员,只要其家属没有参与犯罪,仍然给予生活上照顾。这就化解和减轻了新的对抗情绪。譬如,糜芳叛变投吴,造成荆州沦陷,大臣丧生,但是他的哥哥糜竺一直在成都忠实工作,故而丝毫不受影响。马谡犯下重大罪过,处以斩刑,他的妻儿老小仍然受到一视同仁的照料。

  ()政治方面无乱象。无外戚专权;无后妃干政;无宦官专权;无皇子争嫡;无权臣挟主。刘备有三个亲生子:刘禅、刘永、刘理。一个义子刘封。刘封因不救关羽,坐视其败亡,被刘备诏令自尽。没有发生夺嫡斗争。先主七八个妻妾,大都在入蜀前死亡;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回到东吴,没有子嗣。只有吴壹的妹妹吴夫人,不知刘永、刘理生母是谁。所以没有后妃和外戚干政。诸葛亮去世前,没有宦官干政。40年以后,宦官黄皓带大的刘禅,开始专权,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不能治,加速蜀汉灭亡。

  (3)奉法宽刑。不连坐,不抄家灭族,不酷刑。诸葛亮参与杀死的大臣有两个:彭羕(yang4)、刘封。

  彭羕在刘璋主政益州时,官职不过书佐(大约相当于科级文书),因嫌官小,到处发牢骚,被刘璋处了髡刑(就是把头发、胡须全剃光),现在么,还省了理发费,那时主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髡刑是很丢面子的。于是,他到半路上庞统营寨里,提供刘璋情报,也算有功之臣。皇叔授他江阳太守,该人仍不知足,居然策动马超谋反。他说“伱主外,我主内。拿下巴蜀易如反掌!”这人就和许攸提供袁绍粮库情报给曹操一样,后来逢人便说“没有我,你们能战胜袁绍吗?”——马超可不敢怠慢,立刻汇报刘备、诸葛亮,没说的,砍了脑袋。马谡不听按排,丢失街亭,一次北伐又成泡影。按照军令状,斩首。孔明也自贬三级。

  刘封本是刘备收的义子,此人性格刚猛,不好驾驭。刘禅立为太子后,皇叔和丞相都怕换代时,产生麻烦。恰有关羽兵败荆州,刘封不去救援。一合计,就此赐刘封自尽。这些人死罪均不牵连家属。也不用酷刑。战争中不屠城,不坑杀俘虏。

  (4)严以律己;终身清白;不行贿受贿;婚姻关系简单;治家有方。诸葛亮死前遗表说“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,薄田十五顷,子孙衣食自有余饶。臣身在外别无调度,随身衣食悉仰于官,臣死之日,不使内有余帛,外有余财。”这样清正廉洁的高官,即使今日世界各国,也是少有的榜样。

  诸葛亮育有二子一女,都是在7年,四十六岁以后生的。为什么生育这么晚?不见史家研究资料,倒是坊间妄谈,幽幽明明,怀疑其妻黄氏貌丑,夫妻关系不好。这是不可能滴!诸葛亮深受儒家传统理念教育,自己答应的婚姻,不可能自己反悔,何况历史记载黄氏为人贤达多智,二人怎会关系不好?再说黄氏小名阿丑,未必就是真丑。黄承彦和蔡氏夫妇都是世代簪缨之家,从遗传学角度看,貌丑的可能性极微。作者有个推测: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,这一年是辛酉年,属鸡;其后第五个年头185年,是乙丑年,生人属牛,黄氏夫人很可能就是这年生的,故而乳名阿丑。至于晚生育问题,极可能是一生戎马空从,夫妻聚少分多。譬如,刘备虽有过七八次婚姻,也只是07年,四十六岁时,甘夫人生了长子阿斗。这时正是《草庐对》那一年,刘备住新野,为刘表北防曹操。有一个短暂的宁静期。不久曹操吞并荆州,刘备集团南撤江夏。甘夫人死在那里。不过,君臣二人,是否都有过夭折的孩子,那就不得而知。

  诸葛亮一生谨慎,事无巨细,常是亲力亲为。留于后世的文字,没有文学作品,只有公文和工作心得,另有家书《诫子书》,《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》的话就出在那里。他对三个孩子和最早过继哥哥的儿子诸葛乔,都极其严格,绝无养尊处优现象。但是也无超长表现。尤其诸葛瞻绵竹抗邓艾,表现忠心耿耿,视死如归,惜乎不谙兵法。当时部将黄崇建议他坚壁清野,暂时固守,待时而动,瞻不能听。这时的邓艾入蜀时的三万人马,只剩万人,如果采纳黄崇意见,后果极可能大不相同。何况姜维大军尚在剑阁,如能恰当调度,或许还能多支持一些日子。不过,这时的蜀汉已是腐朽混乱,灭亡也是笃定的,只有迟一天早一天的差别。

  (5)掌国一生,成功居多。不必一一列举。

  (四)没有达成统一全国的原因及责任。

  (1)关羽问题。魏延问题。、关羽是刘备的嫡系将领,又是一个惹事精。刘备取得荆州根据地以前,此人功劳很大。他是众位武将之中唯一有学问的人。但是一向是无原则傲视上层众臣,最初连诸葛亮都瞧不起。刘备、诸葛取西川,关羽独领荆州重地,骄傲自负之心急剧膨胀。听说皇叔封了五虎上将,一会儿要跟马超比武,一会儿‘誓不和老卒(黄忠)为伍’。全不懂政治为何物,以为上将就是掰手腕子,谁赢了谁上。忙活得诸葛亮又是劝告又是奉承,还派了专人去做思想工作。治理荆州,拒不执行诸葛亮留下的关键忠告:“东和孙权,北据曹操”;固执己见,四面出击。完全违背了《草庐对》中,“一旦北方有变,荆州和西蜀同时出击,彼此呼应”,不跟皇叔打招呼,就贸然单方北击曹操;同时把东吴关系搞僵;镇守长沙三郡的糜芳、傅士仁供不上后勤,不知妥为解决,竟然提前放言回去后要收拾他们,西川方面不通讯息,危机时无人救援。——真正的四面受敌。

  关羽败死,荆州易主。东西夹击曹魏的机会没有了,虽然后来诸葛亮也曾试图联合东吴出击曹魏,已是人心两张皮,怎么也不如自己人好使。何况刘备为关羽报仇东征孙吴,两方的裂痕难以消弭了。

  刘备伐东吴,夷陵之战再次大败,蜀国精兵损失三分之二,此后诸葛亮六出祁山,每次只不过五六万人马,已是杯水车薪。用这么少的人马,企图消灭比蜀汉强大好几倍的魏国,根本是不可能滴。博学多才聪明盖世的诸葛亮,岂不知道秦灭楚国,总司令王翦先生向秦王要兵,非六十万不可?所以,可以有理由判断,孔明不过是以攻为守罢了。另外,他如果停止北伐,不但会被人指责不继承先主遗志;天天守在朝廷,上与刘禅下与群僚矛盾日增,大麻烦大乱子就会出现。诸葛亮会身败名裂,蜀国会灭亡的更早。

  近代史家有人对刘备关羽后期关系颇有质疑,认为关羽桀骜不驯,刘备担心,未来刘禅和诸葛亮未必驾驭得了。如果找寻根据的话可有以下两点。第一,长江联系荆州和益州,重要关塞是奉节白帝城。入蜀以后,东西两方必定在此经常联系。吕蒙白衣渡江,占领了沿江烽火台,荆州消息出不去。那么,西川为什么没及时发觉?说明刘备不大关心关羽了吧?第二,19年关羽败死,两年以后3年,刘备才出兵伐吴。是否内中也有问题?

  其次,魏延的情况有点类似。他的军事才能不低于关羽,只是一直受压抑,没机会施展。他和五虎将都是亭侯级爵位,如果封成六虎大将,他肯定入选。他在荆州支持刘备、反对刘琮;到长沙支持黄忠倾向关羽,造了韩太守的反。这种贼大胆、轻去就的性格,老板们很不放心。能让他南郑侯独守汉中,已经很了不起了。诸葛身后,的确无人能驾驭此人——于是,他死定了!

  ()人才缺乏。

  蜀汉是个小国,总人口大约九十四万;东吴二百四十余万;曹魏四百五十万。曹操挟天子令诸侯,居于高位,人才济济。就连诸葛亮躬耕南阳结交的朋友石广元、崔州平、徐庶后来都投入了曹操集团,他的亲戚蒯良蒯越也投降了魏国,他的老师司马徽、庞德公也曾被曹丞相征辟,只是年老早死罢了。曹魏的首席谋臣郭嘉,谋略不亚于诸葛亮,荀彧、程昱,也非李严、费祎可比。而蜀国文臣武将只有减少,没有增加。魏国后来年轻将才不断涌现,犹如雨后春笋,譬如,邓艾、钟会、卫瓘、诸葛绪。司马氏身边集合的政治家更是建立晋朝的骨干。岂是蜀汉所能比拟者!而且魏、吴两国地域广大,物产丰富。弹丸小国的西蜀,不能抗衡。在我国历史上,以巴蜀统一全国者,无有。刘邦也不是出成都得全国的,他是借助霸王消灭秦军主力,首先占领关中,后来又偷出汉中,再占秦陇为基地的。

  (3)社会形势变化,蜀汉已不具备统一全国条件。后期的诸葛亮已是骑虎难下,连年北伐,已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了。

  曹丕称帝后,尤其司马氏操控朝政后,恢复汉朝已是昨日黄花,对于社会各界已无感召力,汉末三帝造成社会大灾难,人心丧尽。诸葛亮无法放下、但又不起好作用的《光复汉室》口号,已经过时。政治上、军事实力上、经济实力上,蜀汉不能统一全国,这是社会发展大势索取,此非诸葛亮之过也!

  [小说网,!]

 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