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系统:重生大明,开局倾家荡产 > 第四十六章 大明完胜!

  吃炸鸡翅?

  他们哪来的鸡翅膀?

  蓝玉听到这名士兵的话,脑海中冒出一连串问号。

  于是士兵将这几天对新兵们动向观察,一五一十说了出来。

  当蓝玉听到朱樉堵在山门口,借此机会发横财时,脸顿时黑了。

  “啪!”

  蓝玉一掌拍在石桌面上,怒喝道:“直娘贼,这浑蛋玩意坏了劳资全盘计划!”

  原本蓝玉计划重点训练新兵们野外生存,就是为了日后他们镇守岭北口时,能自我保命。

  可没想到,这位主不知道从哪冒出来,跑到这卖高价鸡翅。

  一个鸡翅一两银子!

  真特娘黑啊!

  “蓝将,那接下来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新兵动向吗?”

  士兵小心翼翼询问道。

  “还观察个屁,野外训练被他们弄成野炊,全都给劳资带回军营!”

  盛怒后的蓝玉又继续补充道:“通知牛二,让他在出发最后这两天时间,好好训练这帮新兵布阵,陷阱。”

  ……

  三日后。

  天蒙蒙刚亮。

  中大营里,竖起无数战旗,以及一个个由无数士兵组成的方阵。

  士兵们身穿着锃亮的盔甲,手持兵器。

  此时的他们犹如一把出鞘利刃,杀气冲天。

  这股气势,令这群刚刚加入军营的新兵,看的是热血沸腾。

  就连朱樉内心也躁动难安,暗暗感叹道:‘在任何年代,军人永远都是这天地之间最耀眼光芒!’

  “皇上驾到!”

  忽然间,一道宛如千万人齐呼声从军营外响起。

  紧接着伴随而来的是,响彻天地的战鼓声。

  朱樉扭头看去,只见一支无数身穿着飞鱼服,佩戴绣春刀的锦衣卫队伍浩浩荡荡从远处行驶而来。

  在这支队伍中,朱元璋身穿灿金色盔甲,脚踏由金丝织成的战靴。

  这次来军营里检阅。

  朱元璋没有坐轿,而是骑着一匹黑色战马。

  “跪!”

  当朱元璋进入军大营,一道尖哑的声音突然响起。

  下一刻,所有士兵整齐划一,对朱元璋叩拜。

  “臣徐达!”

  “臣蓝玉!”

  “臣汤和!”

  “臣徐天!”

  “叩见皇上!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  中路大军主将们不约而同大声喊道。

  朱元璋下了战马,脸上挂满笑意,亲手将徐达扶了起来,道:“天德快快起来!”

  “众爱卿也都平身吧!”

  随即,朱元璋朝徐达询问道:“都准备好了吗?”

  徐达点头道:“回皇上,都准备妥当了,可以开始了!”

  “好!那咱就见见咱们大明好男儿们!”

  在徐达引领下,朱元璋登上点将台。

  当朱元璋登上点将台,战鼓声再次响起。

  校场上,数万将士高举手中武器,齐声呐喊道:“杀!杀!杀!”

  “大明完胜!”

  ……

  等战鼓声落下,整个校场再次恢复一片平静。

  朱元璋迈步朝前走了一步,一手搭在腰间佩剑剑柄上,大声道:“朕来之前,有些人劝说朕身为天子,不用亲自来送即将出征的大明将士们。”

  “你们知道朕是怎么说的吗?”

  “放特娘个屁!大明将士们都是勇士,他们敢于与敌人以命相搏,杀开一条血路。他们敢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。”

  说到这里,朱元璋双目通红,用手指用力戳了戳自己胸口,字字铿锵有力,道:“朕从心里敬佩他们!”

  这简简单单几个字,瞬间点燃所有将士心中的火。

  众将士全身血液如同开水般沸腾起来。

  “大明完胜!

  慷慨激昂呐喊声再次响彻整个校场。

  等喊声落下。

  朱元璋再次说道:“你们都是大明好男儿,有你们在,大明江山永固!”

  “等你们凯旋归来,朕亲自给你们倒酒,为你们接风!“

  下一刻!

  徐达率先翻身上马,抽出佩剑,大喊道:“众将士听令,出发!”

  数万将士在朱元璋瞩目下,浩浩荡荡出发北上。

  ……

  夕阳如血,将天空中云朵染红。

  野马川,这里本应荒凉,毫无人烟。

  但此时此刻,这里却满地尸体,破甲断刀七零八落丢在地上。

  七八名鞑子手持钢刀,在这些尸体中翻找着。

  碰到还有喘气的,鞑子们如饿狼般,毫不犹豫补上一刀。

  今早凌晨天未亮,北元军队忽然南下,对镇守野马川大明将士发起攻击。

  镇守野马川将士只有几十人,面对将近几千人北元军队,他们奋死抵抗,直到最后一刻。

  他们不能退!

  因为他们身后是大明疆土,大明百姓。

  这场大战,从太阳升起打到夕阳西下,他们拼尽最后,还是败了。

  攻下野马川后,北元骑兵继续南下,他们目标是雁门关。

  只留下这几名鞑子打扫战场。

  “救我!”

  忽然间,死人堆里,一具尸体被推开,一只手从中伸出,并且声嘶力竭道。

  听闻声音,一名距离最近的鞑子凑了过来。

  朝里望去,只见是一名身穿大明盔甲,浑身是血,看不清容貌的男子。

  鞑子顿时乐了,他先是双手拽住男子手臂,将他从死人堆里拖拽出来。

  然后鞑子冲着自己同伴们,高呼挥手,示意他们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