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医道留香 > 第七十四节 路漫漫修远(5)

  瞧见高远和马正渐渐走远,白树清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了,直到在也看不到高远和马正的身影,白树清才真正的安心。

  白树清的脚已经磨破了,饥饿更是让白树清疲倦的身子乏累到了极点,随着心中的戒心放下,白树清紧绷的神经也开始放松。

  距离中和场已经不远,虽然看似平坦的大道,可是也有不少的车轮印,让那一条大道变得不怎么平坦。

  正当白树清放下心中的戒心,松了一口气走神之时,并未看清脚下,一个不注意踩在了路边的车轮印的旁边。

  “啊——”

  一声惨叫,白树清脚下的力不平衡,半边踩空,整个身子的力量压下,扭住的脚踝瞬间传来一阵剧痛,整个人失去平衡,向着地上摔去。

  白树清整个人向前扑去,摔倒在地上,待到白树清缓过神来,一股钻心的痛,直痛得白树清哀嚎两声。

  随后白树清翻身坐在地上,紧皱着眉宇,双手捏住自己的脚踝轻揉,缓解疼痛。

  白树清坐了好一会,虽然脚踝还是有些痛,但是抬头望了一眼前方,不敢耽搁,还是咬牙站了起来。

  虽然已经不那么痛了,可是当白树清小心站起来的一瞬间,一阵剧痛再次传来,若不是白树清心中早有准备,甚是小心,只怕那股剧痛,会让白树清再次摔倒。

  感受着脚踝传来的剧痛,看了看前方,看了看即将落下的夕阳,白树清深吸一口气,忍着脚踝的剧痛,一瘸一拐的向前走去。

  每一步的落下,白树清的脚踝便一阵剧痛,那钻心的痛腐蚀着白树清的意志,可是白树清不能停下,只能继续一步一步向前。

  举步艰难的白树清,速度比之前慢了许多,为了更快的赶到牛市口,白树清更是不敢在休息。

  到中和场时,太阳早已经西落,一些灯火开始亮起,白树清的右脚也肿得跟个馒头一样,可是白树清没有停下,也不敢停下。

  一瘸、一拐、一步、一步,白树清向着走着,没有吃午饭,没有吃晚饭,浑身上下没有半点力气,或许只有意念在支持着白树清。

  从刚开始的不敢休息,道慢慢的在原地站一会,白树清已经走不动了,可是每次望着前方,白树清便会咬牙向前走去,为的只是想将钱票送到爹娘的手中,为的只是能早点见到爹娘。

  天已经黑了,白树清还在路上慢慢前行,每走一步,白树清的嘴角总会微微轻动,咽下一口唾沫。

  就这样数着自己的步伐,每走一步,白树清便咬一咬牙,看一看前方,白树清走到了琉璃厂,走过了观音桥。

  牛市口就在前方,白树清仿佛看到了希望,心中更多了一份新年和高兴。

  此时夜已经深了,路上已经没了什么灯火,好在还有一弯圆月挂在天空,更有满天繁星似乎在为白树清在指路。

  白树清疲惫的身子已经撑到了极限,体力也已经到了极限,只是凭着那心中的目的在前行,在加上脚踝的疼痛,只能是双手托着右腿,帮助右脚前行。

  虽然眼瞅着牛市口就在前方,可是短短的一段路,白树清却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。

  近午夜时分,白树清终于走到了牛市口,终于白树清见到了陈文强和徐书云,终于白树清把钱票交给了陈文强,终于白树清可以歇息了。

  白树清没有将自己的遭遇告诉陈文强和徐书云,不过因为白树清的脚扭了,在加上各种原因,所以白树清在陈文强和徐书云身边休息了两日,这才返回。

  回到家中白树清又挑起了家中的重担,不过眼瞅着也要开学了。

  十天、五天、一天,终于白树清即将迎来人生的下一段旅程,白树清心中虽然担心这家的情况,可是心中对于读书的渴望,对于祖国的渴望,心中的那一腔热血,依旧是白树清永远不变的梦想。而且徐书云的身子已经好了许多,所以白树清还是回到了学校。

  到了三岔中学的殿堂,也就意味着将会迎来白树清的人生转折,将来会升高中,读大学,光宗耀祖,报效祖国,实现人生的远大理想和抱负。

  白树清如往日一般,勤勤恳恳,努力学习,励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,励志要做一个报效祖国的好儿郎。

  那个时代能上初中的人,都是那个时代非常优秀的人,白树清来到三岔中学以后,更是看到了许多与自己一样优秀的人,所以白树清在学习上更是刻苦,不过因为上了三岔中学,白树清回家的日子也少了,能用于读书的时间也更多了。

  虽然同学们都很优秀,可是白树清依旧如当初在小学一般拔尖。

  一切都似乎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,美好的愿望,美好的前景。

  那时我们的国家虽然已经成立,可是经过多年风霜的我们,满目疮痍,百废待兴,诸方列强,也是对我们百般欺压,我们刚刚站起腰板,我们需要发展。

  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工业,我们必须要站起来。我爱的我祖国,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,只要国家需要,招之则来。

  有国才有家,为了发展,我们上下团结一心,努力拼搏,为了响应国家号召,热血青年各方支援,一时间掀起时代的浪潮。

  白树清自然不能进入工厂,而农村的地也不能荒废,所以大多数学子纷纷回家务农,支援农业,白树清自然也在其中。

  停学回家的白树清,自然又挑起了家庭的重担。

  白树清又开始了放牛赚工分,照顾弟弟妹妹,承担家务,砍柴挑水,种地种菜的繁重生活,天干年间,农耕地多的地方更是缺柴,所以需要跑很远的地方挑水砍柴,甚至需要到五龙山却砍柴。

  要知道五龙山距离村子有五十多里路,来回就是一百多里,这个工程并不小,所以大家几乎都是五更便起床了,一起作伴前往五龙山,而砍柴自然是白树清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