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小说 > 重生84,从养鱼开始 > 第0480章匆匆那年

  重生84,从养鱼开始向阳而生第0480章匆匆那年卢昌华在家过九八年的元旦,这才告别了家人,急匆匆的返回了京城。

  他回京城是开年会的。

  这会的互联网企业,需要的是理想和信念。

  他得回来鼓鼓劲儿。

  如今的搜信网的员工有三百来人。

  实习生倒是多,有五百多人呢。

  这也是因为,搜信网一上线就掀起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高潮。

  尤其是它的内容,新颖别致。

  很多企业都争相模彷。

  搜信网的出现,一下子就成了“现象级”的互联网事件。

  那些传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企业瞬间就没了声音。

  他们自设的网站浏览量迅速下滑。

  很快就无人光顾了。

  再加上电信口也展开了互联网接入服务,让那些以接入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面临着断粮的风险。

  此时的兴发大厦五楼,瀛海威的老板张树新眉头紧皱。

  八个城市的业务总经理挨个跟她汇报工作。

  总的趋势是业务下滑,收入减少,已经入不敷出了。

  此时,她突然想起了几年前,就在京城的某个餐馆里,一个年轻人跟她说的话。

  这些话,在当时的她听来,就是屁话。

  她才不相信自己这个互联网的开拓者会失败。

  可这一年来,她一直回想起那人说的话。

  她曾无数次的想,如果自己听从了那人的劝告,去做了互联网的内容商,会不会就日子好过一些呢?

  她缓缓的摇摇头。

  自己现在的日子难过,可再看看那些搞内容的,一样在要饭吃。

  只有今年刚出现的搜信网,它的模式不一样啊。

  竟然搞出了什么点卡?

  真是个奇才啊!

  自己是不是能以互联网前辈大姐的身份,去取取经呢?

  她可不知道,就在几个月前,这个她所谓的奇才就曾经要来拜访她,结果被保安轰走了。

  在亚洲大酒店的会议室里。

  一场极为隆重的年会正在举行。

  现在坐了足足上千人。

  而在主席台上,仅站立着一人。

  “各位伙伴,各位同事,今天,是搜信网召开第一届年会的日子。”

  “虽然我们公司成立还不到一年,可是到了年底,我们也不得不进行一下总结,明年要怎么干也得跟大家伙说说。”

  主席台下坐着黑压压的人群。

  这里都是年轻人,都是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学子。

  他们青春激昂,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。

  他们有理想,有抱负,可仅仅是为了钱。

  主席台上的那个人,在他们的心中就是一座神。

  小小的搜信网,在他的手中,迅速的发展壮大,别家企业正在为变现头疼的时候,他就能想出点卡的方式,让一个普通的聊天室,变身成为一个聊天室游戏。

  在其他网站为留住用户,千方百计的想办法的时候,搜信网每天在线人数高达几十万以上。

  这样的成绩真是让其他的企业望而生畏啊!

  望着主席台地上侃侃而谈的老板,他们陷入了狂热,陷入了痴迷。

  跟着这样的人走,一定错不了。

  “明年,我们要在聊天游戏的基础上,继续改版升级。让人们在聊天游戏的同时,还能听音乐,看电影,过几年,条件成熟了,人们还可以看见对方,听见对方的声音。”

  】

  卢昌华此话一出,下面的人立马沸腾起来。

  这些想法在他们看来都是天方夜谭啊!

  可是这话在老板的嘴里说出来,那就是靠谱。

  很多人都还记得。

  当初在改版聊天室的时候,有多少人持反对意见?

  认为那样的聊天室就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,国外根本就没有这些功能。

  这会儿的人都还非常迷信外国的东西。

  国外都没有的东西,那一定是不好的。

  可老板坚持要改。

  结果怎么样?

  大获成功!

  这件事,一举扭转了所有人对老板的看法。

  也让很多人对迷信外国技术产生了动摇。

  再加上后来的连续改版变身。

  到现在,整个互联网所有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在模彷或者抄袭他们。

  这时候,他们才彻底的开始崇拜起自己的老板来。

  看样子,老板才是神啊!

  你没见外国人都在抄袭嘛。

  这场年会,让整个公司都明白了自己前进的方向。

  公司对有重大贡献者进行了嘉奖。

  物质奖励必不可少。

  很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抱着厚厚的现金,站在主席台上都有点发懵。

  自己的奖金比父母攒了一辈子的存款还要多!

  这,这能是真的吗?

  可这就是事实!

  搜信网就是这么大胆。

  对有贡献的人,奖金从几十万到几万不等。

  台下的其他人看了,眼珠子都红了。

  哎呀,自己也有个想法,嗯,过了年给公司提提。

  一股创新的思潮在搜信网的内部蔓延开来。

  开了年会,卢昌华又返回了北宁。

  北宁这边也在开年会。

  这边的年会,卢昌华就让贤了。

  这几年,昌和集团都是在王瑶的主持下运行。

  年会也理应由她来主持。

  这一忙活,就临近了年关。

  去年卢昌中一家是在老丈人家过的。

  今年他们就得回农场过了。

  再加上王露也出国了,三叔三婶在佳慕斯过年也没啥意思,已经打来电话,说回来过年。

  今年又是一个热闹的春节。

  卢昌华和王瑶两口子,按照往年的惯例,采买了一车的蔬菜。

  至于肉食则不用了,家里都有。

  不仅如此,很多山货干货也采购了几大包。

  孩子老人的衣服鞋帽也没落下。

  当拉菜的车一回来,这些老头老太太们就主动的卸车。

  王瑶和吴玥按照计划分配蔬菜。

  卢昌华和胡大贵帮着搬运。

  卢家王家不用说了,那是自家人,备下年货也是应该的。

  可是胡家和韩家就有些不好意思了。

  可胡大贵不管那些,对着老胡头喊道:“爸,你倒是搬呐!”

  “这,每年都让昌华出钱,这不合适。”

  “就是,大贵啊,你自己没钱买菜吗?”

  胡大娘也有点挂不住脸。

  “哎呀,我说爸妈。昌华给你们买菜,跟我买有啥区别啊?都是你儿子。”

  “嗨,你小子逃避责任!”

  老胡头吹胡子瞪眼。

  “胡大爷,胡大娘赶紧搬吧,都一样。”

  “你看看,昌华也这么说吧?!”

  胡大贵靠着车厢板得意洋洋。

  “你可真够贫的!”

  吴玥掐了他一把。

  “赶紧搬,韩大爷,这些是你们家的。”

  卢昌华指着分出来的箱子说道。

  “昌华,你总这么办不行啊,我们也不是没钱。”

  韩建华占别人便宜心里不舒服。

  老卢发话了。

  “搬搬搬,都是一家人,说那些干啥?孩子顺手的事。”

  见老卢这么说,韩建华这才点点头。

  “唉,昌华两口子,真是我们的福星啊!这比我闺女对我都好。”

  “对了,韩大爷,韩颖过年回来不?”

  “打电话来了,说带着孩子回来。”

  “那感情好啊,咱们这可就真热闹了。”

  1998年1月27日,大年三十,除夕。

  这天一大早,卢家就热闹起来了。

  昨天晚上,卢昌中一家就来了。

  早上吃了早点,一家人就开始忙活开了。

  在老卢和卢妈妈的指挥下,赵妍、王瑶、吴玥就在厨房里忙活了。

  卢昌中、卢昌华、胡大贵帮厨。

  抱柴火烧火,切肉剁鹅。

  客厅里坐着一圈的老头老太太。

  “今年让他们年轻人做,咱们都歇着吧。”

  老卢磕着瓜子说道。

  “哎呀,那倒是好,可就怕他们忙不过来啊。”

  卢妈妈和王妈妈都担心孩子,有心去帮忙,却被老卢拦住了。

  “别去,他们也该挑大梁了。”

  “也是啊,你看看,大孙子都这么大了,咱们就歇歇吧。”

  门外。

  院子里传来孩子们的喧闹声。

  盛文盛清岁数最大,自然就成了领头的。

  可有糯米在,胡乐和盛宇还是听这个大姐头的。

  很自然的,孩子们就分成了两伙,在院子的雪地里玩起了战斗。

  家里的大鹅也炖上了。

  粘豆包也蒸上了。

  六人在厨房里擀皮和馅,忙着包饺子。

  “大哥,韩颖家孩子上学的事你办了吗?”

  “我已经打了招呼了,孩子来了去就行。”

  “那就好。”

  见哥俩聊起了孩子上学的事,胡大贵也说道:“我们家胡乐大哥也得帮忙。”

  “不是还早着呢嘛?要后年吧?”

  卢昌中算了一下时间。

  “啥后年啊,明天就是明年的事了。”

  “好好,我知道知道。”

  “大哥,麻烦你了。”

  吴玥感谢道。

  “说这话干啥?都是一家人。再说了,那不是昌华的干儿子嘛。”

  众人都笑了起来。

  打破中午的时候,该蒸的该炖的,都弄得了。

  饺子也包好冻上了。

  中午简单吃了点。

  下午就是油炸的各种菜肴。

  像什么油炸花生米啊,油炸蚕蛹啊,油炸带鱼啊都先弄。

  然后就是清蒸鱼,红烧鱼。

  在后面就是炒菜。

  熘肉段,小炒肉,炒蒜台,西红柿炒鸡蛋,红烧肉。

  冷菜最后拌。

  这一忙活,天色就渐暗了。

  老卢看看手表。

  “时间差不多了,老三两口子咋还没到呢?亲家,要不打个电话问问?”

  王德江点点头,拿出电话拨了出去。

  “二哥啊,我们来了,到丁字路了。”

  “哎呀,咋不早说呢?我开车接你去。”

  “不用,我们打车来的。一会儿就是,最多十五分钟。”

  “哎,开慢点,雪大。”

  一听王德河十五分钟就到了,老卢就招呼道:“收拾桌子,上菜。”

  众人七手八脚,把桌子上吃食先收起来。

  桌子擦干净。

  厨房就开始上菜了。

  往桌子上一摆,就是十几个菜。

  胡大贵跑去仓房里抱酒。

  孩子们见要吃饭了,也挤过来凑热闹。

  “今年,小孩吃炕桌吧。”

  老卢让卢昌华把炕桌搬来,给孩子们拨点菜,在炕上单独成席。

  吱妞一声,门外的风雪闯了进来。

  胡大贵抱着酒箱子进来。

  “唉呀妈呀,冻死我了。”

  “韩大爷,韩颖还没到?要我去接下不?”

  “已经进场区了。”

  “那好,咱就等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