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非遗传承人 > 第189章 万民伞与竹荪

  山谷之中,雨后春笋一根根地冒了出来,几天时间,就由开始刚露出地面的几寸长到了半人高。竹林里,枯竹底下,长出一种白色的蕈,状如鸡蛋。王小珠仔细地观察着,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,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,先露出菌盖,菌柄相继延伸,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,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。都说天衣无缝,这蕈菌的裙形成的网格状的冰裂花纹与洁白的颜色,比临安宴席上名媛们的裙子还要漂亮,这蕈能吃吗?只有先采一些晒干了,等下次陈仁玉到后问他。

  终于,在四月底的时候,他又一次进谷了。王小珠细看了一下,才两个月,他也象是春笋拨节一样,长高了好多。

  “叔叔与婶婶在三月三对歌节时得到了一把万民伞。”刚一见面,陈仁玉就对着她大呼道:“衙门的师爷给画了一张图画,他们俩站在壮民之间,老威风了。”

  所谓万民伞,指的是地方官极得百姓民心,在离任时,百姓们在伞上签民后送给他作留念之用。在特殊的情况下,政绩极好的现任官员也有收到万民伞的特例。

  上任只有半年,这个得万民伞的速度也太快了些吧。王小珠静静地听他讲起他们的故事。陈仁玉说道:“上任时,叔叔带去了大量的大豆与莲子,作为种子,到达钦州后,他们在县衙的后花园里广为种植,地上种了大豆,池塘中种了莲子,过了半年后,大豆开始收成,莲子也成活了。他们俩借着审案的机会,请村民们到后衙参观,看一看他种的大豆与莲子,并免费请他们品尝。钦州多山多水,雨季时暴雨山洪,旱季时赤地千里,虽说稻谷一年三熟,但常受洪涝灾害,收成并不稳定,有了大豆与莲子、莲藕,山地与低洼处的水塘也可以离用起来了。虽说莲藕还没有收成,可大豆却因生产期不长,村老中有见识的一开始就进行种植,先种的人有了收成,其它村民见状,纷纷开始要种子进行栽种。

  对歌节上,有青年男女把叔婶教村民挖井的事编成了歌,在现场对唱。为了推广大豆与莲藕的种植,造福百姓,叔叔与婶婶也参加对歌,并把种豆与种藕的好处编成歌向大家宣传。知州参加对歌本已是奇事,加上免费送大家种子,众情沸腾,纷纷称赞叔叔是个好官。不知是谁发起的,村民们纷纷响应,歌节结束的那天,百姓们给他送上了万民伞。”

  王小珠奇怪地问道:“我姐夫是壮元之才,但是个武壮元,他编的会是什么歌呢?”

  他答道:“我叔可是文武全才,他唱的是朗朗上口的三字经,歌词为:黄土地,命根子。养了我,育了你。天有灾,发洪水。地有难、是赤地。天难测,灾难防。忆往昔,心里酸。吃不饱,穿不暖。我百姓,怎么办?修沟渠,平梯田。开旱地、种豆苗。找水塘,养莲藕。年有灾,靠自己。勤补拙,衣食足。”

  说完之后,他又开口唱了起来。因为刚刚处于变声期,他的声音非童音又非成年的声音,显得极为古怪。唱了一半,他停下来说道:“我唱得没有叔婶的好,让姐姐见笑了。信中还写道,姐姐你送给他们的花灯在歌节上大放异彩呢。”

  是歌节又不是灯节,王小珠有些不解,问道:“十五元霄时无声无息,三月初三大放异彩?”

  “是啊,歌节是通霄达旦的,一到夜里,其它棚子里灯一亮就很多的蚊虫,就叔叔婶婶的棚子里一只也没有。歌手们发现了这个现象后,注意到了灯与其它棚的不同。所以,纷纷过来打听这个灯是怎么做的。”他头弯了弯道:“婶婶顿时成为全体女子的中心。”

  王小珠知道这是自个与姐姐一起做的和合灯的作用,挂出后,蚊虫远遁。这灯的做法比较复杂,共七十二片粘贴而成,成荷花状,纸共分七层,里面六层是黄色的纸,最外面一层是轻纱状的白纸,灯关时呈白色,一开后却呈黄色。所谓一灯能灭千年暗,一智能解万年愚。

  姐的信念完了,王小珠从袋子里拿出了从竹林里挖出的蕈菇,问道:“前些天,我挖了些蕈菇,不知这种蕈有没有毒?”

  陈仁玉一见,嘴里啊的一声,叫出声来。

  王小珠患得患失地问道:“怎么,难道说这蕈菇有剧毒,这么惊奇?”

  “这蕈菇是哪里找到的,这可是传说中的竹荪呀,它分成长裙竹荪、短裙竹荪等,你采的是竹荪中的极品-长裙竹荪,我只在好几年前采到过一株。”他兴奋起拿了起来,说道:“你看,它的裙摆有它身子的一半多长,飘飘然的形状象不象云中边飞翔边起舞的仙子?”

  她细看了一下,说道:“我看更象万民伞,边上的不是裙摆,而是百姓签名的布条。”

  他笑了笑,接着说道:“是有些象,竹荪营养丰富,香味浓郁,滋味鲜美,自古就列为“草八珍”之一。它具有补气养阴,润肺止咳,清热利湿之功效,不仅止是美食,更是种良药。”

  今天的走访结束了,金华斌拿着手中的笔记,问甘站长道:“能不能有幸让我借读一下县志,看一下有无陈正大所作的歌之类的历史记载。”

  “要得,要得。不仅仅是壮族,本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同样的能歌善舞,只是,没电子版的,你查起来需要些功夫。”甘馆长边说边把他俩带到钦州的一间农家乐,对他们说:“今天,先尝尝我们壮族莱,明天再尝苗族的。”

  一会儿,饭上桌了,都是以米与糯米为主原料制成的,八宝饭、八宝粥、竹筒饭、南瓜饭、彩色糯米饭等。

  看到金华斌夫妻的表情,甘站长笑着道:“吃的是民族特色,壮族是中华民族中最早种稻的,所以养成了以米为主的习惯。还有就是水产了,如”鱼、蛤、螺、蚌皆为珍味,山林中的菌、蝉、蛇、禽、兽,也是他们的日常佳肴。”

  看到壮族的美食,金华斌夫妇又想起了陈仁玉的菌谱。不知他与王小珠又有什么精彩故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