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彻元 > 175.封赏

  老师出事了?

  上次收到老师的信差不多是一个月前呢,老师信上的落款时间是七月中。

  那时候老师还说朝廷把他调职了,去了建康做考官,这才几天啊,就出事了?

  难道鞑子打到健康了?不能吧。

  林彻一头雾水,“你快说说,老师到底怎么了?”

  亲随这才把事情一一道来。

  原来,谢枋得确实是在七月就前往了健康,开始主持建康的州试。

  因为谢枋得是主考官,所以考题是要由他拟定的,偏偏这时候,他的书生意气又犯了。

  原因就是因为他对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的种种行为极为愤慨,同时对时局也是失望至极。

  开庆元年,忽必烈兵围鄂州,贾似道率兵往援,但是却根本不敢去打仗,而是奉币向蒙古军求和。

  那时候恰好蒙古大汗蒙哥刚死,蒙古内乱发生,忽必烈答应了贾似道的条件,率蒙古军北撤去争夺王位去了。

  于是贾似道夸大自己的战功,连奉捷报,却不报蒙军撤退的真正原因,向理宗报道:诸路大捷,鄂围始解,汇汉肃清。宗社危而复安,实万世无疆之福。

  蒙军刚撤,贾似道就开始行打算法,不但打压军中对他不服的将领,还诬陷各地抗蒙将领贪污军费,逼他们破产赔偿,这期间大量将领遭受迫害,甚至有许多不得不反宋降元。

  谢枋得对这个奸相实在忍无可忍,便以贾似道政事为题,言兵必至,国必亡,指出贾似道窃政柄,害忠良,误国毒民。

  却被漕使陆景思抓住了这件事,送上这种文稿给贾似道,贾似道勃然大怒,指使御史弹劾谢枋得居乡不守法纪、起兵时冒领使用科降钱,派人将他捕拿入京,如今关在里乌台之中,等候朝廷发落。

  正好这时候林彻给老师的回信送到了,而谢枋得的儿子谢定之在父亲被关押之时,正急切的寻找救援办法,便自作主张的把林彻的心拆了看了。

  这才知道,父亲前些日子刚收的小师弟林彻如今在泉州,恰巧,他得知与谢翰林要前往泉州公干,又想起父亲对那个小师弟一直赞不绝口,在病急乱求医的心态下,便让父亲的亲随跟在谢翰林身边,前往泉州求援。

  这谢翰林虽然也姓谢,但是和谢枋得倒是没有亲缘关系,只是两谢之间都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人品,加上同姓,关系倒是不错,收到谢定之的这个请求,二话不说便答应了。

  只是不巧的是,同行的御史,也正是出手弹劾谢枋得的人,就是赖御史。

  这谢翰林其实和谢枋得都是差不多的性子,不然也做不成好友了,他也是为人正直,性格耿介,所以也看不惯贾似道和赖御史这样的奸臣,只不过人微言轻,无法动摇这些人的权势地位,却坚决不愿与之同流合污。

  所以一路都懒得和赖御史交际,等到了泉州后,表现出的不假辞色,倒不是对泉州官员有啥意见,而是一路上被恶劣的情绪压抑得太久了,加上还记挂着谢枋得的事,于是便推却了接风宴,到了驿馆之后,便让谢枋得的亲随悄悄来寻找林彻了。

  林彻了解完事情的前因后果,也是不由陷入的沉思,特么的,又是这个假道士,怎么哪都有他,这家伙真是坏事没少做啊。

  “乐邦叔,你先别急,老师暂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,大不了就是罢官去职,性命却是无忧的,那奸相还不敢做得太过了,待过几日,我这边安排好,便去临安,一定保护老师周全。”

  林彻这么一说,谢枋得的亲随谢乐邦总算放下了一点担心,“郎君,官人常说你身具宿慧,足智多谋,胸藏大志,将来会成为他最骄傲的弟子,小的相信只要郎君出手,一定能保得官人平安无事的。”

  “先生有事,弟子当服其劳,乐邦叔,那你是在我这里休息几日还是?”

  “小的还得回到谢翰林身边,以免那赖御史起疑,平添波澜,何况,我跟来了,谢翰林就没带其他私人随从了,他的起居还需要小的照看着。”

  “那行,你先回去,我会让人与你保持联络。”

  “好的,郎君,那小的先回去了。”

  把谢乐邦送走,林彻又无奈的摇摇头,看来,事情都撞到一起了,临安,这下免不得要去一趟了。

  下午,林彻没有前往府衙,一个是因为他只是一个白身,二是为了减少在赖御史身前出现,以免引起他的关注。

  他一个小娃子,混在人堆里还不显眼,若是到了州衙,赖御史见到了,必然好奇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在官府随意出入呢,说不得就要立马去打听一番了。

  但是林彻却保持着对州衙的关注,那梁师爷会派人向他通风报信。

  那谢翰林会同赖御史,下午便开始对战绩进行核验,这个过程倒是没啥波澜的,反正缴获的战利品,斩下的海寇首级,以及俘虏的海寇都是实打实的,要挑也挑不出什么毛病。

  功绩无误,谢翰林便拿出朝廷拟好的诰命制书,对奏报上去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封赏。

  苏知州有领导之功,因此他的散官从中侍大夫升为太中大夫,官阶从正五品下升为从四品上,连升三级,算是正式跨入的四品官的行列了。

  陈海升是这次的首功,朝廷到还算是大方,让他从一介白身直接封赏为漳州团练使,从五品,不过这就是虚衔,为武臣之寄禄官,和蒲寿庚身上的永州防御使一样,并无实权,但是还加了一个掌平湖巡检司兼福建巡海使的差遣。

  这个就有意思了,虽然平湖巡检司连影子都还没有,但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组织武装力量了,关键是还可以组建没有正式军号的水军,这对林彻来说就是一大利好。

  而陈啸坤是以左翼军准备将的身份上报功绩了,他原本身上有个保义郎的正九品武官散阶,这次封赏为从七品的武经郎,要知道宋朝的武官有五十二阶之多,保义郎是第五十阶,而武经郎则是第四十阶,连升十阶。

  不过宋朝的武官不值钱,升迁起来也却是快,实质上还是没什么卵用,倒是把他的武职提升到了正将,如苏知州在奏章中保举的那样,负责统率泉州城中的三将左翼军。

  封赏的也不只是这三人,这个功绩不算小,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也从中分润到了好处,比如说左翼军统制官顾清也沾光升了三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