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风雨四百年 > 第一章 第四节

  第四节乱世童年(四)

  起初,诸葛珪以为‘新官上任三把火’,这位渔阳来的新太守,一定也要狠抓一下官员廉洁和民政工作。不久发现,甭说什么勤政爱民,他根本从来就不鸟那一套。什么春种秋收,什么轻徭薄赋,他从来就不过问那些烂事。珪先生实在觉得不像话,于是自己在衙门后堂专门宴请张太守一个人,推心置腹、苦口婆心地建议他到下面走走,体察一下民情。张太守不吱声,一口气猛灌三碗酒,把身子向后一仰,斜眼盯着诸葛珪说:“君贡先生呀,我虽然学问没你高,可‘子曰诗云’那一套我也知道一点点。——不过,你要想升官发财啊,那些是没用的。至少得先把我捧到什么议郎啊、将军啊那些中二千石以上的位子上,这太守的交椅才能轮着你坐。哈哈哈哈!是不?”吓得诸葛珪张口结舌、进退失据。回到家里,两顿没吃饭。连小章夫人都看出老爷的日子不好过了。

  后来发现,张举只是频繁地联系中山相张纯,密切窥伺朝廷动向,一心谋求更大的权势。在泰山郡这里,不断偷偷招兵买马,很快集合起一支九千人的队伍。大家想想,曹操仅凭三千兵马,就能从洛阳打到山东。这九千兵马想干什么?

  中平二年(185年),西北凉州的羌人首领北宫伯玉呼应黄巾军,开始起义(北宫是复姓,和皇宫没有任何关系)。战火烧到扶风郡美阳县,就是现在法门寺那地儿,直接威胁陪都长安。朝廷安排车骑将军张温指挥西凉平叛战斗。董卓、边章诸将,都归他指挥。战事有胜有败,最后勉强把叛乱暂时压下去了。

  中平三年(186年),张温升为太尉。他这可是战功升迁,不是买来的官。(他在车骑将军之前,已经做过尚书郎、尚书令、大司农、司空)。

  可是,凉州的羌人叛乱又起。这次首领换了人,成了韩遂和马腾。这个马腾就是马超的亲爹。读过《三国演义》就知道,马超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,归刘备、诸葛亮领导。可目前诸葛亮才六岁,属于学前儿童,不会神机妙算。马超十一岁,也上不了前线。

  更让诸葛亮想不到的是,这个太尉张温将来也成了他的远亲,居然是他岳父的岳父的姐夫。这个弯弯儿绕得有点远是吧,透彻点说:张温是蔡讽的姐夫,蔡讽是黄承彦的岳父,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。这时候谁能知道啊?除非那位专管婚姻的月老神仙翻翻账本才能明白。

  闲话少说。直说眼前大事。这时候,泰山郡太守张举和他的族兄,中山相张纯,不是一直盯着朝廷动向嚒,现在很想跟着张温太尉去凉州打仗。他哥儿俩向张太尉保证,我们发誓马到成功,一鼓荡平马腾、韩遂和那些羌人,绝不让您老费心。(从他俩一生的作为来看,恐怕不是真想杀敌立功。八成是想勾结那些羌人,在边远的地方建立自己的王国,然后,伺机进取中原)。

  很有趣,张温的确也不看好他俩,浇了他们一头凉水。

  打仗总得用人哪,不用二张,那用谁呢?偏偏抽调了张举家族的宿敌公孙瓒和北藩乌桓首领丘力居,这下子可气坏了二张野心家。原来,公孙瓒最初生活和工作的地域(令支、辽西)都是渔阳的近邻,自幼就和张举家族有仇。矛盾多多,怒目相向。这一下子,张举、张纯气不打一处来,心里只骂张温这老小子,你这不是给咱爷们儿上眼药吗?二张一商量,干脆立马动手,反他娘的!

  这里,咱们必须说说公孙瓒。张温选中公孙瓒,决不是为了故意跟二张过不去。那时候的公孙瓒的确是公众眼中德才兼备的人才,他又具有多年跟胡人打交道的经验,不是正合适吗?再说,张温哪里晓得二张的心胸那么狭隘?

  公孙瓒(约153~199),字伯珪,辽西令支人(今河北迁安一带)。年轻时,给辽西太守刘基当书佐。这‘书佐’职务,不是公家任命的官员,而是主官私人出钱雇用的小吏,相当于私人秘书。负责跑跑内外勤,誊写文件,或许有时起草个公文什么的。

  公孙瓒的生父本是‘秩二千石’的大官,生母却不是他爹的正妻,而是小妾;地位差点儿,肯定模样俊俏。得益于遗传吧,伯珪小伙子身材伟岸,相貌堂堂,谈吐清晰,声音洪亮,郡守刘基一下子就看上了他,也不用抛彩球招亲了,干脆直接把爱女嫁给了他。公孙瓒大交桃花运之后,刘太守兼岳父大人还把他送到涿州卢植那里深造。这卢植可了不得,乃是当时鼎鼎大名的高级博导,门生高徒满天下,进入公务员行列者,比比皆是。譬如,刘备刘玄德就是其中之一。刘备和公孙瓒成了师兄弟,关系自然走近。所以,刘备刚出道时,处处不如意,于是带着关羽、张飞投到过师兄门下(刘备小公孙瓒八岁)。

  刘基后来不知犯了什么罪,还是得罪了外戚、宦官什么的,丢了太守官职,被人逮起来,押往国都洛阳。常说‘姑爷顶半子’,公孙瓒换上粗布衣服,充作护送囚车的民伕,一路照顾到洛阳。

  一开始,刘基被判了死刑。公孙瓒赶忙四处活动,帮助伸冤;后来,改判为流放,——远徙到日南。这日南好远啊,就是今日越南中部的广治省,当时可算得是万里以外的蛮荒之地,瘴疫横行,九死一生。

  流放出发这一天,来到北邙山下十里长亭。公孙瓒置办了两桌酒席:一桌招待解差,拜求他们一路上高抬贵手;另一桌,翁婿二人对坐喝闷酒。还有一张桌子,摆了一条整猪肉,香炉,酒具。公孙瓒点着香,斟满酒,面向北方长跪,三碗酒洒地,祷告天地和祖宗,满面泪水说:“身为忠臣,就得终于朝廷;身为孝子,就该尽孝于父母。今天我公孙瓒,决定陪同岳父大人去日南长流,可能一生不能回了。祖宗先辈,恕我不能再到令支祖坟亲自祭奠了!”

  《后汉书卷七十三列传六十三公孙瓒传》写到这一段是这样记载的:

  “具豚(tun)酒于北邙(mang),酹(lei)觞(shang)祝曰:“昔为人子,今为人臣,当诣日南,日南多瘴气,恐或不还,便当长辞坟茔。”慷慨悲泣,再拜而去。观者莫不叹息!多么感人?可惜《三国演义》舍去了这一段历史事实。

  不过,翁婿二人并未走到日南,半路上被赦还。不知是大赦还是特赦,反正运气好,捡回两条命。

  回来以后,刘基当不成太守了,从此无意仕途,终老家乡。公孙瓒则举孝廉,到辽东郡去作了长史。

  辽西郡治所在阳乐,就是辽宁义县;这回,到了辽东郡,治所在辽阳,四周都是游牧民族:匈奴、鲜卑、乌桓。公孙瓒有一支铁杆卫队,清一色的白马,号称“白马义从”。有一次他带了几十名士兵外出巡访,被近千名的鲜卑骑兵包围在驿站里,看看天晚,敌人不撤。公孙瓒对自己的士兵说,我们要不冲出去,必定全部死在这儿。打起精神跟我冲吧!于是他一马当先,挥舞一把长槊,杀出一条血路,————队伍死了一半,冲出来一半,杀死敌人三百多。从此,公孙瓒威名大振,不论哪家胡人队伍,一听说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,就会望风而逃。

  由此可见,太尉张温点将公孙瓒,征讨西凉羌兵,是很有道理的。‘二张’胡闹,纯属个人野心的驱使。

  中平四年(187年)六月,洛阳有位民妇,生了一个连体婴儿,两个脑袋。这事在《后汉书灵帝纪》里,也有记载:《六月,洛阳民生男,两头共身》。张纯立刻抓住时机撺掇张举说,“生子两头,这是上天的警告啊。说明当今天下该有两个天子。于是,张举自称‘天子’;张纯自称‘弥天大将军,安定王’。————人们听说过‘弥天大谎’‘弥天大罪’,还没听说过‘弥天大将军’的。另外,二张这种作风,能‘安定’吗?还敢妄称什么‘安定王’?

  首先,诸葛珪先生心里已经不安定了,决定立马辞职。这事肯定不能打招呼的,于是携家带口连夜逃之遥遥。不知藏身何处了。

  二张一起兵,来势凶猛。攻杀了右北平太守刘政、辽东太守杨终、护乌桓校尉公綦(qi)稠。兵锋直逼幽州、冀州、青州。同时,黄巾余部纷纷再起,烽烟缭绕在青、徐、豫、益各州上空。

  十一月,灵帝生了气,罢了崔烈的太尉职务——谁叫你便宜五百万当了三公,结果把天下搞得这么乱。

  大司农曹嵩不是花了一个亿吗,这太尉就是你当了!

  中平五年(188年)四月,皇帝又生了气,曹嵩你这太尉也别干了,这半年,国家形势一点没好转,让那个永乐少府樊陵干吧。曹家花了一个亿,太尉当了六个月,也不知这本钱收回了没有?

  刚刚两个月,六月里,樊陵的太尉也撤了!换上射声校尉马日磾(di1)。

  走马灯似地更换太尉,说明朝廷感到军事情况吃紧。

  ‘二张’起事之后把大本营建在肥如,肥如就是河北的卢龙县。乌桓各部成了二张的争取对象。最糟糕地是朝廷的策略有误,本来答应朝廷西征凉州旳乌桓,倒向了二张。这个麻烦就大了。

  乌桓,本是东胡的一支,他们跟鲜卑有亲近关系。乌桓影响东汉到三国一个时代,而鲜卑则一直影响华夏到隋唐。

  ‘二张’闹事的时候,乌桓分成五支。最厉害的三支,一个是盘踞上谷(驻河北怀来)的难楼王,有民九千户;一支是盘踞辽西(今辽宁义县)的丘力居,有民五千户;三是盘踞辽东(辽阳)的峭王苏仆延,有民千户。张温做太尉时原本要让公孙瓒和丘力居前往西凉的,可是由于朝廷财政空虚,赋税征调困难,路途不宁等原因,不能及时供应丘力居粮饷,二张忽悠丘力居说“没粮饷自己抢啊!现在朝廷还有什么祥应给你?和我俩一起干得了!”于是,他们搅在了一起。

  这时候,有一定实力,又能勇敢对抗二张和丘力居的,就数公孙瓒和幽州刺史刘虞了。于是,朝廷提拔公孙瓒为骑都尉,再升为降虏校尉,还封爵为都亭侯。

  刘虞为官清正,爱民如子,深得人心。他一方方面克服困难筹足粮饷,送给乌桓丘力居,一方面晓以大义,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归降朝廷;然后发布通告,悬重赏缉拿‘二张’。

  这些措施很快奏效,不久喜讯传来,张纯的门客王政刺杀张纯,把首级献给刘虞。

  张举被公孙瓒打得晕头转向,弃城而逃。没地可去啊,只有也去乌桓丘力居处,到了那里才知道老哥张纯的脑袋早已由刘虞送到洛阳了,自己也时时处于危险之中,再也无计可施,干脆下决心,一条麻绳上了吊。

  ‘二张’和乌桓之乱敉平,朝廷大为高兴。提拔幽州太守刘虞为太尉,封爵襄贲侯,这次不用掏钱买。

  公孙瓒也功不可没,升为奋武将军,爵位蓟侯,继续兼任辽东属国的长史。这是中平六年(189年)的事。

  再说诸葛珪。

  张举完蛋,泰山郡安排了新太守。此人大大滴有名,叫做应劭(shao4),清流人士,学问家,著作等身,青史留名,史书有传。于是诸葛珪先生急忙报到,上班。这三年,诸葛家藏在哪里?无据可查。可以肯定地是,担惊受怕,困顿难言。

  [小说网,!]

  ...